阳泉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发布时间:2023-11-30 08:42:32浏览次数:1作者:纪实栏目

  初冬的阳泉,气温下降,寒意渐浓,但在市老年大学的教室里却是一派热闹景象,温暖与欢乐洋溢,文化浸润,“夕阳”正红。

  踏着音乐的节拍翩翩起舞,跟着伴奏唱出动人的歌曲,手持各色乐器奏出优美的乐曲,沉浸于国学书法中认真练习,聚精会神地在电脑屏幕前学习视频制作……走进市老年大学的一间间教室,退休后重返校园的老年人专注地学习着喜爱的各类课程,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为他们的退休生活带来别样精彩。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老年教育作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具备极其重大意义。近年来,市老年大学(市老干部教育活动中心)致力于打造蒸蒸日上的老年教育重要阵地和老干部工作重要窗口,坚持“政治建校、文化立校、特色兴校”的办学理念,充分的发挥“老年大学+文化养老”主阵地的示范引领作用,努力办好“家门口”的老年大学。目前,市老年大学已发展成为拥有10个专业系、38门课程、136个班级、7180人次在校学员的多专业、多层次、多学制的综合性、示范性老年学府,拥有书画、声乐、舞蹈、摄影、太极拳5个专业学会,打造了“学制+学会”“主校+分校”“常规+模块”“评议+考核”“党支部+班委会”的老年教育阳泉模式,走出了一条具有阳泉特色的老年教育发展之路。多年来,市老年大学荣获了“全国老干部工作先进集体”“全国示范老年大学”“全国敬老文明号”等称号,阵地建设位列全省第一方阵。

  在市老年大学,每节课前10分钟,学校都会利用“小广播”开展思政教育,每月一个主题,每周一个课题,涵盖党的二十大精神、廉洁家风、党的理论方针政策等,在潜移默化中教育引导老年学员坚定理想信念,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增添正能量。

  11月3日,由市委讲师团、矿区区委宣传部主办的“理论宣讲赶大集”活动在矿区平潭街街道西河村举行。活动中,市老年大学表演了快板《党的二十大精神暖心房》、朗诵《二十大领航新征程》等文艺节目,学员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宣传党的创新理论,在强化了自身理论学习的同时,也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坚持正确办学方向,把老年大学打造成传播正能量的重要阵地。市老年大学坚持“政治建校”原则,将思想政治建设融入学校建设发展全过程,将思政教育纳入教职员工、学员会员必修课。通过班子学习、党支部学习、科室学习、主题班会、专题宣讲、小广播微课堂等形式,推动党的重大理论成果、重大战略部署落实落细。通过在学校网站、校刊、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开设“党史中的廉洁故事”“党建园地”“支部建设”“两会时间”等专题栏目,举办“喜迎二十大 重阳话党恩”红色经典诵读、“开学第一课”、“主题座谈会”等活动,慢慢地加强思政教育的感染力、吸引力。

  作为全省基层理论宣讲示范点,市老年大学充分的发挥老干部政治优势和老年大学阵地优势,组建老干部理论宣讲队伍,先后参与了“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主题宣讲”暨全省基层理论宣讲示范点大联讲、“送理论进庙会”等基层理论宣讲活动,实现了“培养一名、带动一家、辐射一片”的引领示范作用。

  同时,市老年大学积极探索“支部建在班上、活动落在支部”的党建模式,在班级、团队、学会中建立起153个临时党支部,覆盖学员会员1680名,实现了党员在哪里、临时党组织就建在哪里、党建教育工作就拓展到哪里。

  这两所分校的成立开班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满足更多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的有益尝试,也是市老年大学坚持“开门办学”发展思路,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具体实践。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和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日渐增长,选择走出家门、重返校园的老年人慢慢的变多。到市老年大学报名的老年人也随之增多,一些热门专业甚至还出现了排长队报名和“一座难求”的情况。究其原因,一种原因是老学员不愿离校,另一方面是持续不断的增加的报名者,学校“只进不出”的问题日渐凸显。

  如何破解这一难题?工作中,市老年大学主动作为,创新思路,探索出了“学制+学会”“主校+分校”“常规+模块”“评议+考核”“党支部+班委会”的老年教育阳泉模式。

  “学制+学会”,规范“学制”,推行课程结业制,在“学制”终端引入专业“学会”,通过提供场地、搭建平台、引入专家等手段,组织开设各类“学会”,毕业的学员以参加“学会”的形式,交流学习、参加活动、发挥余热,既解决了“只进不出”的问题,又为毕业的学员搭建起新的平台,有力推动老年教育可持续发展。

  “主校+分校”模式的推行,逐步扩大了老年教育覆盖面,提高了老年教育的可及性和便利性,能更好地满足新时代老年人日渐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有力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指数。

  “常规+模块”是市老年大学与时俱进的实践。在巩固传统优势学科的基础上,市老年大学着眼于时代新发展、生活新变化、老年人新需求,开设了手机应用、视频制作等课时短、见效快、实用性强的模块教学、微型课堂,不断满足老年人学习新事物的需求。“评议+考核”是完善教师队伍聘任、考核的管理机制,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较为可靠的人才保证。“党支部+班委会”是健全班级党组织建设,以开展先进党支部、文明班级评选为载体,探索实践班级党建工作的新思路、新路径、新方法。

  同时,近年来,市老年大学实行“线上”报名,有效解决了老年人排长队报名的问题,实现了老年人不出家门便可报名,享受信息化服务带来的便捷。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市老年大学以新思路、新举措更好地满足了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也有力地提升了老年大学的办学质量与水平。

  “我们这个班大多是摄影、摄像爱好者,来这里学习,对我们后期修图、视频制作很有帮助,让我们的爱好得到了发展、生活也变得充实。”市老年大学学员郭荣新说。

  “晋剧表演是今年新设置的课程,当初听说会有咱市晋剧院院长刘卫平来授课,心里特别高兴,毫不犹豫就报了名,”谈起在市老年大学学习的经历,晋剧表演班学员王贵林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上开课后发现班里的氛围特别好,既能提高个人,又能陶冶情操,还能近距离和刘院长这样的专业技术人员学习,很开心充实。”

  丰富学习资源,加强专业建设,优化师资队伍,更好地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市老年大学目标明确、行动有力。

  在具体实践中,市老年大学紧跟时代发展步伐、紧扣老年人实际的需求,共开设书法、绘画、计算机、语言与文学、声乐、器乐、体育舞蹈、民族舞蹈、摄影、健身与生活10个专业系,包含电子琴、计算机应用、民族舞、抖音短视频拍摄、手机应用、葫芦丝、健康知识大讲堂等实用性强、趣味性浓、互动性高的实践课程、公共课堂。今年,还新增了剪映软件应用、竹笛、琵琶、晋剧表演、健身气功等课程,促进老年学员学有所乐、学有所长、学有所用,助力老年学员融入社会、适应时代。

  在发展过程中,市老年大学注重加强校本教材编纂和教学大纲修订,在全国老年大学优秀教学大纲建设校评选中荣获三等奖,教材《中老年葫芦丝巴乌讲堂录(上)》被评为“全国优秀教材”,成为山西省唯一一所获此殊荣的老年大学。

  聘请优秀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教师、把优秀的学员返聘为教师……市老年大学在优化队伍、规范选聘、加强日常管理和考核评价上下功夫,不断建强教师队伍,努力为学员提供更优质的教学资源和教育服务。

  教学是第一课堂,活动是第二课堂。市老年大学立足第一课堂、开辟第二课堂,以团队、学会、工作室为依托,通过“五个结合”,加强文化品牌创建,搭建乐学有为的平台、展示风采的舞台。

  与红色文化相结合,举办了“扬帆新征程 夕阳竞春风”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老干部书画展、“奋进新征程 书香传精神”老干部图书收藏展等活动,展现出老干部老年人坚定的政治自觉和行动实践。与绿色文化相结合,组织并且开展“增添正能量 共筑中国梦”全市老干部健身活动项目展演、培训等系列专题活动,培树健康文化、弘扬时代新风。与民间传统文化相结合,举办戏曲晚会、剪纸艺术作品展、彩面塑精品交流展等系列活动,弘扬民间传统文化、彰显乡土情怀。与校园文化相结合,组织并且开展校园文化艺术节、毕业汇报展演等活动,鼓励学员骨干、团队等参加全国、省、市及对外交流比赛,荣获各类奖项187项,充分展示所学所长、彰显夕阳风采。与服务中心工作相结合,组织离退休干部、学员会员紧紧围绕中心工作,组建志愿服务团队39支,进基层、进乡村、进社区,发挥余热、服务社会。2022年,累计组织并且开展文化惠民演出100余次、公益培训10余场次。市老年大学引导组织广大师生开展充满正能量的教学成果展示活动,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服务社会的本领、推动社会和谐进步的力量,让广大学员在学习活动中体验美好、收获快乐、体现价值。

  用文化滋养心灵、润泽生命。市老年大学充分的利用彩面塑工艺、布贴布艺、剪纸工艺、平定砂器、工艺葫芦等特色展厅、特色文化工作室,传播民间传统文化,让老年人了解民间传统文化,成为民间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弘扬者,为文化养老创造了良好的人文环境。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市老年大学全力发展老年教育,助力实现文化养老,满足老年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成为许多老年人的学习殿堂、健康乐园、精神家园,真正的完成了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让老年人的生活有“知”更有“味”、有“趣”更有“意”。( 刘峥 郁静 俊英)

  老年是人的生命的重要阶段,是仍旧能有作为、有进步、有快乐的重要人生阶段。我们欣喜地看到,在我市,市老年大学正在积极发挥着老年教育重要阵地和文化养老主渠道作用,为老年人打开更多学习窗口、搭建更多活动平台、带去更多文化滋养,让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退休后重返校园,学习喜爱的专业相关知识、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在市老年大学,我们正真看到了老年人专注学习的模样,感受到了他们发自肺腑的快乐,看到了他们参加各类活动的积极踊跃,这就是真正的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春蚕不老,“夕阳”正红,晚年生活就是如此有滋有味、多姿多彩。

  使用大于1366*768分辨率/IE10.0或以上浏览器能体验最佳浏览效果

上一篇:下一年的上海荧屏《一路前行》等节目将露脸 下一篇:【项目纪实】某大型生产企业流程管理咨询项目成功案例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