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实摄影怎么样才能做好客观记录与人文表达

发布时间:2024-03-21 11:19:57浏览次数:1作者:爱游戏全站app官网入口

  纪实摄影是与虚构摄影相对的概念,纪实是它的底线与原则;它与新闻摄影有很大重合度,但具有长久的历史实践与重要的记录与人文价值。

  在北京冬残奥会上,中国残奥冰球队在铜牌战中以4比0大胜上届冬残奥会季军韩国队,实现了首次参加冬残奥会便获得奖牌的壮举。

  作为一名跟拍这支队伍近4年的摄影记者,我在兴奋之余,更为他们感到骄傲。去年11月,在北京举行的世界媒体峰会全球新闻奖冰雪运动摄影大赛中,我对这支队伍跟拍的纪实摄影作品《冰上勇士》获得故事组图奖一等奖。回顾这组作品的拍摄过程,我深深感到,做好客观记录与人文表达是拍好纪实摄影作品的两个关键因素。

  中外摄影界曾尝试对纪实摄影下一个确切的定义,但由于世界地域文化的差异与纪实摄影自身的广泛性和边缘性,至今都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1985年,美国南卡罗莱那大学硕士生斯蒂芬尼·安克莱恩在其论文《纪实摄影的新定义》中这样分析:1.纪实摄影是由一个技艺高超、富有献身精神的摄影家以任何画幅的照相机拍摄的系列照片,它能抓取人类状况的现实本质。展现生活条件,而无论是好、是坏。2.纪实摄影是对被研究社会状况的视觉描写,其中流露出拍摄者的关心。3.纪实摄影是解释人与环境,人与社会活动之间相互关系的解说性照片。[1]

  摄影理论金像奖获得者藏策在《“直击”的诗学——再论纪实摄影》一文中归纳了纪实摄影的四大特征:1.以社会生活为拍摄题材,并鲜明地表达摄影者对拍摄对象的认识和评价;2.采取现场直接抓拍的拍摄手法,不做任何加工和修改;3.纪实摄影作品要具有艺术性,要求至少能够准确完整地使用摄影语言;4.纪实摄影作品的主题表达要具有概括性。[2]此四点相互联系,缺一不可。

  尽管表述各异,但是有两点是相同的。首先,纪实也就是对镜头所见社会客观事物的不加修改虚构的如实拍摄记录,这是纪实摄影的应有之义,也是其基本属性和原则底线;其次,仅仅完成客观记录是不够的,它还要求镜头后的那个相机掌控者通过这一种记录来表达自己的看法或观点。从这点看,纪实摄影类似于作文中主题鲜明、论据充分、论点鲜明的议论文,只不过,纪实摄影以图片为表达要素和构成部件而已。

  斯蒂芬尼·安克莱恩还特别精确指出“其中流露出拍摄者的关心”。这能够理解为纪实摄影应该具备人文关怀。纪实摄影不仅要求拍摄者看到拍到,更要求拍摄者用脑思考,用心捕捉,表达出摄影者对拍摄对象的人文关怀,使作品能引发更大范围的思考与共鸣,达到让观者感同身受,甚至参与行动的效果。

  先说区别,纪实摄影重点在纪实,新闻摄影则落脚于新。我们不妨这样来理解,前者是个“慢性子”,注重过程,慢慢享受沿途的风景,而后者是“急脾气”,想以最快速度冲到最前面去发现新、奇、特。比如,你在湖边拍了一棵小桃树,这桃树是湖边无数棵桃树中的一棵而已;或者你拍了某个或某群运动员训练的情形,也不过是日常的训练。从纯新闻的角度,这些似乎并没什么新闻点,毕竟新闻是最近发生的新鲜事,而你拍摄的就是棵树,就是日常训练。可是,假如连续几年不断地去拍这棵小桃树,不仅拍树的一年四季,还拍树下各种各样的人,经年积累后,奇妙的事情就发生了:这一组跨越时间的图片会让人或者想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或者想到光阴似箭的流逝,或者想到平凡生活中被我们司空见惯而忽略掉的美。这就是纪实摄影的神奇。

  中国摄影人、前新闻媒体人傅拥军老师,是通过拍摄这样一组题材,凭借作品《西湖一棵树》摘得了荷赛奖。而其后几年,傅拥军老师又通过一组留守儿童题材作品《我很想爸爸和妈妈》,再次获得荷赛奖,这组作品是他对留守儿童6年持续不断关注的结晶。

  纪实摄影,需要拍摄者与时间做朋友,与拍摄对象做朋友。相比新闻摄影,它有点“慢吞吞”,但是,慢有其道理和收获。

  新闻摄影和纪实摄影的共同点,就是真实是它们的生命线。而且,它们是一对相互成就的好朋友。有时候,一条新闻摄影的素材会成为纪实摄影的触发点或者关键线索,而纪实摄影也离不开新闻摄影的奇妙建构。优秀的媒体摄影记者,应该练就在新闻摄影与纪实摄影之间来回穿梭、自由切换、融会贯通的技能,将新闻摄影的点与纪实摄影的线和面有机结合,能够更好地观照现实,更好地解读社会。

  2018年5月的一天,我像往常一样去体育场跑步锻炼,无意中遇到了一支身穿国家队运动装的残疾运动员团队。出于摄影记者职业的敏感,我主动上前搭讪,一位队员自豪地介绍说,他们是冰球运动员,国家队的,正在备战2022北京冬残奥会冰球比赛。当时我国的冬季体育运动并不像今年这样受关注,不论在体育赛事领域,还是全民健身领域,都算得上是比较“冷”的项目。带着好奇心,我提出对他们的集训活动进行纪实性采访拍摄。

  但是,当时这支备战北京冬残奥会冰球赛事的战队刚刚组建不久,此前并没有接触过媒体,球队的领导对媒体保持着谨慎的态度。我没放弃,还是利用锻炼的机会不断和他们交流。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认真积极坦诚的沟通,对方打消了顾虑,允许我进行集训现场的拍摄。

  虽然此前我拍过很多体育赛事,也算是拍赛事的“老手”,但是,对于拍这样的“冷比赛”,我还是新人。第一次去冰场拍摄,就领教了它的厉害,那就是冷。尽管对于着装我刻意做了准备,但还是穿得不够保暖,在冰场待了一会儿,全身就被冻透了。但是,看到集训队员们在训练场来回驰骋、奋勇拼搏的情形,我也不好意思退却。后来,我又先后去现场拍摄了两次。经过三次跟拍,我做了一次图片新闻报道《冰上勇士》,在《半岛都市报》刊发以后,运动员们很高兴,纷纷跟我要报纸留念。

  当时,我就产生了长期跟拍的想法,计划一直拍到他们参加2022北京冬残奥会。通过对他们备赛过程的跟踪,走入他们的生活,倾听他们的心声,记录他们的变化与成长。作为拍摄者,忠实记录他们训练过程,更要以人文关怀的精神去感知他们的内心世界,这样拍摄出的作品才有打动人心的视角和情感表达。

  我倾听过他们在换衣间里开心欢快的聊天,见证过他们在训练场上奋勇拼搏的身影,也感同身受他们训练受伤的痛苦时刻,体会到他们聊家常聊孩子时的“铁汉柔情”。我有时像影子一样旁观纪录,有时又像朋友一样交谈倾听……我希望能够通过我擅长的影像表达方式,为他们留下那些多年之后依然值得回眸的难忘时刻与瞬间。

  对摄影者而言,当举起手中的手机或相机,拍下的肯定是自己认为美好的一帧画面,或者是一个自己因为难以忘怀而想“挽留”的瞬间。同时被保存进画面的,一定还有那一刻最真实的心情。念头萌生,镜头聚焦,一气呵成,世界在一个小窗口中被聚焦;看不见摸不着的情绪变为可以清晰看到的影像,甚至从中发现了自己未曾意识到的新感受。摄影就是能给人带来这样的喜悦。

  2021年7月9日,在中国残奥冰球队备战北京冬残奥会最为紧张的日子里,我整理了三年来跟拍的照片,组成纪实摄影组图《冰场巨人,逐梦冬奥》,与同事杜金城的文字采访一起在《半岛都市报》及其新媒体上发表。三年的跟拍历程浓缩在四个整版的报道上,视觉上的冲击力大,精神震撼力更强,引起了受众积极的反响。

  如今,新媒体技术突飞猛进,日新月异,纪实摄影也搭上了技术的快车,无论是多媒体内容采编,还是社会化媒体传播,对纪实摄影而言,机遇与挑战并存。

  机遇很多,比如《冰上勇士》的故事,除了拍摄照片,我还拍了不少视频。如果说照片是横切面的话,那么视频就是一条纵深线,通过图文以及视频的综合运用,可以让故事更加全面细致、生动立体。

  此外,社会化媒体像是一个超越时空边界无限放大的放大器,可以将信息瞬间全覆盖。纪实摄影在传播方面获得了巨大的便利,相应地也会在影响力号召力方面获得巨大威力。比如我曾跟拍过一组外卖母亲带着孩子送外卖的组图故事,在半岛都市报的微信公众号上获得了很好的互动反馈。这种反馈,能扩大影响力,也同时让摄影者实时了解传播效果。

  当社交媒体去参加了,长期拍摄的纪实摄影也可以分段落篇章实时发布到社会化媒体中,类似边播边拍的连续剧拍摄。这样在拍摄过程中,纪实摄影师可以集思广益,扩展内容与深化主题,不再是单打独斗的孤独英雄,更像是无数头脑的具体操作手。

  当然,纪实摄影在新媒体主导的信息时代也会遇到挑战,比如被没有版权意识的网友随意粘贴复制;再比如转载过程中被篡改曲解,可能带来网络暴力。新媒体作为信息时代的主流技术工具和手段,我们专业新闻人需要积极学习,灵活运用。

  纪实摄影是人类观察社会感受世界的明亮又深邃的眼睛,是拼接完整世界必不可少的真实碎片。它具有历史与现实的双重意义,它所散发的人文关怀,也会温暖人心,影响社会。

上一篇:第十三届中国摄影金像奖“金像面对面”活动在三门峡举行 下一篇:征稿!“熠熠星城”省会长沙改革开放45周年大型图片展